穷的睡不着觉,看看这几个“睡眠生意”有助失眠
美国的一家金融网站,近期就发布了一个报告,叫《失眠调查2019》。
调查显示,78%的成年人因为财务、人际关系等问题失眠。
受访人员中,56%的人因为金钱相关压力失眠,其中18%的人因为信用卡债务问题失眠,11%的人因为教育开支失眠,5%的人因为股市波动而失眠。
其中39-54岁的人,受财务问题困扰最深,64%的人因财务问题失眠。而23-38岁的“千禧一代”,也好不到哪里去,他们中58%的人因财务问题失眠。
看来我们这代人的失眠,还真的是因为穷。
这“穷”怎么治,不外乎开源节流,提升自身赚钱能力,合理控制欲望,做好风险管理等等。
今天想聊聊,这年轻人穷到失眠背后的商机。也许抓住了,你的穷和失眠,就一并解决了呢。
之前在网上看到过一个话题,聊聊身边闷声发大财的人。我记得有个小姐姐,写的自己租房的邻居,意外代理了一款香薰和精油,助眠效果很好,这两年销量暴增,赚得盆满钵满。后来见面聊天,邻居说自己已经买了房,就要搬家了。
看看,抓住商机,帮别人解决了睡眠问题这个大痛点,金钱回报随之而来,自己穷得失眠的问题,也一并治好了。
几年前《时代》周刊就做过估算,美国、日本的睡眠创业市场,规模已超千亿。越来越多的人,意识到睡眠的重要性,开始愿意为睡眠质量买单。
天猫国际数据也显示,618期间进口助眠类商品成交同比增长530%,整体市场规模超3亿元。
我简单分了下类睡眠生意,围绕助眠的产品大约可以分成几种:
1. 直接食用的保健品
如褪黑素软糖,安神液,助眠口服液,睡眠能量粉,以及我们从小听到大的广告“今年过节不收礼,收礼只收脑白金”里的脑白金。
这块保健品的市场由来已久。我一个亲戚,当年下岗后,就在超市做保健品销售,赚到了比下岗前多几倍的收入。
那还是脑白金鼎盛的时期,同类竞品还没有这么多,海外助眠产品的代购也没有如今这般百花齐放,我记得那时候过年,我周围有老人的家庭,真的几乎家家都有脑白金。
2. 助眠用具类
比如,舒适的床垫,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枕头,助眠的眼罩、隔音耳塞等。
这几年,帮助睡眠的修养服和修养披肩,在邻国日本受到追捧。这种服装的材料,据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,缓解身体疲劳,进而助眠。
前面说到的,网民讲的闷声发大财的邻居,做的助眠香薰和精油,也属于这一类。
据天猫披露数据,今年5月才入驻天猫国际的一个英国品牌,凭借一款促进快速入眠的睡眠喷雾,在“进口日”一天的销量就相当于英国单个线下门店30天的销量。
美国的一个卖床垫的品牌,立志做睡眠界的NIKE,成立第一年销量破1亿美元,成立以来已获得5轮融资,估值11亿美元。
抓住睡眠市场机遇的先行者们,也是在提供价值并获得相应金钱回报的路上,走了很远了。
3. 手机应用及智能硬件产品
我曾经下载过一款助眠APP,是中国的一家创业公司做的。
可以设定睡眠监测,可以给出睡眠报告,有助眠音乐、助眠冥想曲、助眠故事的陪伴,有一些减压小工具,甚至还有梦话分享板块等,也是挺有趣的。
这个APP后来还推出了可进行交互的智能枕黑科技产品。
MUJI也曾推出过一款助眠APP,提供大海、山涧、鸟鸣等亲近自然的声音模式,让使用者充分放松身心,从而提升睡眠质量。
此外,用声波诱导睡眠的可穿戴设备、用科技营造舒适睡眠环境的卧室样板间等黑科技产品,近年来已经越来越多地由概念变成产品推向市场。
4. 睡眠空间
职场人士,晚上失眠,白天犯困。越来越多的公司,盯上了这块市场,做起了上班族的睡眠生意。
于是,这些年出现了睡眠舱、半封闭睡眠座椅等。中国的共享睡眠仓也在中关村现身。空间私密独立,内部风扇、插座、网络、阅读灯一应俱全。
相信职场人士经过私密空间的充分休息,提升的工作效率,妥妥地值回票价。
“睡眠生意”在中国,是一块兴起不算久且快速增长着的巨大蛋糕。
刚刚聊的,只是几类最终的成熟产品。而随着这个市场的不断发展,受益的可不回仅仅是实现最终产品对接消费者的公司,上下游产业链从业者全都能分一杯羹。
开动脑筋,多多观察思考,也许,你也有机会在这个市场分一杯羹。